今日关注:乌称俄军向其发射洲际导弹,洲际导弹跟其他导弹有何区别?是否意味着战事升级?

发布日期:2024-12-21 00:32    点击次数:91
乌称俄军向其发射洲际导弹,洲际导弹跟其他导弹有何区别?是否意味着战事升级?

乌空军称俄向第聂伯罗市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落地爆炸瞬间曝光

提问于2024-11-21回答 2

点评校尉

2024-11-21国际领域创作者

‌第一个问题,洲际导弹与其他导弹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洲际导弹的射程远大于普通导弹。普通导弹的射程从几公里到几千公里不等,洲际弹道导弹的最小射程是五千公里,其中一些射程可超过一万公里;关键这玩意头顶上可以携带末日武器,具有极高的战略威慑价值。

其次,洲际导弹主要用于战略核打击,攻击敌国领土上的重要目标。而普通导弹则用于包括战术打击、防空反导、反舰、反潜等多种用途‌。

再就是洲际导弹的技术复杂性也远高于普通导弹。比如导弹的制导系统、推进系统、战斗部设计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此外,洲际导弹通常采用多级火箭飞行,具备较高的速度和机动变轨能力‌。

再说第二个。

俄罗斯这次终于雄起玩了一把大,主要是发出警告。

先是普京批准新版俄罗斯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同时也开始量产移动避难所 ,可抵御核爆炸的冲击波和辐射;现在又直接发射洲际导弹!

11月21日上午,俄罗斯军队从阿斯特拉罕地区,向乌克兰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如果消息是真的,这将是此次俄乌战争期间洲际导弹的首次使用。

这次没装核弹头,配备的只是常规弹头。

其实在11月20日上午时,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等国家驻基辅大使馆,就因“空袭风险增加”宣布关闭。乌克兰外交部当时还称这些通告是“制造信息恐慌”。

这说明西方的情报系统不是吃干饭的,同时也说明俄罗斯不装了,要玩真的了。

俄罗斯军队这次发射的洲际导弹,是新型的RS - 26“边界”洲际弹道导弹。

俄军编号РС-26型Рубеж,意译为"边界",是最先进的轻量化洲际导弹。射程5800公里,搭载4枚分导弹头,但发射重量仅仅36吨,大大低于俄军服役最多的"亚尔斯"等洲际导弹。

(РС-26使用白俄罗斯明斯克拖拉机厂的6轴MZKT-79291,或者8轴的卡马兹-7850底盘,机动能力极强)

RS-26导弹战斗部与导弹本身脱离后会沿不可预测的轨迹超音速飞行,甚至能以高超音速飞行,而打击距离可以在2000-6000公里间调节。

从性能上来说,洲际弹道导弹的突防效果远超任何常规导弹,在装备常规弹头情况下可以作为杀伤时敏目标的武器使用。

另外,除了这枚RS - 26“边界”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空天军一架米格-31K战斗机发射了一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俄罗斯空天军图-95MS战略轰炸机上发射了7枚Kh-101巡航导弹,都砸向了乌克兰东南部的第聂伯罗地区。

导弹从早晨5点左右开始扔,在2个小时内发射完毕。第聂伯罗的几处建筑因此发生了火灾,消防员开始救火。

乌克兰武装部队空军说击落了六枚俄罗斯军队发射的X - 101巡航导弹;

RS - 26“边界”洲际弹道导弹,击中了位于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的乌克兰南方机械制造局厂房,摧毁了厂区内的大量设施”。

很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媒体罕见地替俄罗斯发声:俄罗斯没用洲际导弹打乌克兰!

早干啥了。

在俄罗斯发怒前,西方反复在俄罗斯红线上横跳,最近甚至允许乌克兰用美制ATACMS导弹攻击俄罗斯;但俄罗斯发火后,西方媒体又跳出来降温。

很显然,这次俄罗斯发射携带常规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是一次严重警告。逻辑很简单,如果仅仅是打击第聂伯罗地区根本用不着搬出这么个大杀器。洲际导弹打乌克兰,就是“大炮打蚊子”。

俄罗斯是用强硬方式回击美西方,来真的你们玩得起吗?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赞同 324

评论 90

收藏 78

分享 83

邓德全说书

2024-11-21

第一个问题:洲际导弹跟其他导弹有何区别

俄罗斯军队这次发射的洲际导弹,是新型的RS - 26“边界”洲际弹道导弹。

RS - 26“边界”洲际弹道导弹的能源配置非常强大,从发射开始,导弹以极快的速度迅速上升,在5-6分钟内就可以把1.5吨的弹头送到2000公里外敌人的头顶。

而且它具有洲际导弹的飞行速度,达到了6-7公里/秒,并且具备改变飞行轨迹的能力,这使得它几乎无法被现有的反导系统拦截,例如“爱国者”导弹系统,其最高拦截速度仅为3.5公里/秒。

RS-26【边界】可能是作为РСД-10“先锋”【英文:RSD-10】导弹的现代化版本来设计的,后者已根据《中程导弹条约》被销毁。

正是这些“先锋”导弹(北约代号SS-20)曾让西欧居民感到恐惧,并成为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在与苏联对抗时的威胁基础。

РС-26的研发借鉴了“白杨-M”和“亚尔斯”洲际导弹的经验,大约始于2006年。

也有可能利用了苏联末期研发的“快递员”小型洲际导弹的技术。

导弹的射程在2000到7000公里之间,属于中程导弹,而不是典型的洲际导弹。

可能RS-26计划搭载“先锋-R”滑翔式高超音速战斗部。

与“亚尔斯”导弹的基础型号相比,RS-26应当配备了更高效的固体燃料发动机,以提高飞行速度,从而降低导弹在战斗部分离阶段被敌方拦截的可能性。

该导弹的战斗部不仅能达到高超音速,还能主动机动和改变飞行轨迹,这使其成为极难拦截的目标。

RS-26很可能只配备核战斗部,尽管可能存在常规弹头版本,但发射此类导弹将非常昂贵,仅适用于打击极其重要的目标。

对于RS-26导弹系统,有两种轮式底盘版本正在研发。其中之一是基于白俄罗斯明斯克拖拉机厂(МЗКТ)的МЗКТ-79291底盘,采用12x12的轮式布局。

另一种版本可能是基于卡马兹(КамАЗ)的7850型号,采用16x16的轮式布局,然而后者的效果不如前者。

如果РС-26进入生产阶段,导弹系统可能会基于白俄罗斯厂商的底盘生产。

第二个问题:是否意味着战事升级?

大家还记得2022年1月中法俄英美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认为,避免核武器国家间爆发战争和减少战略风险是我们的首要责任。

我们申明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鉴于核武器使用将造成影响深远的后果,我们也申明,只要核武器继续存在,就应该服务于防御目的、慑止侵略和防止战争。

我们坚信必须防止核武器进一步扩散。我们重申应对核威胁的重要性,并强调维护和遵守我们的双、多边不扩散、裁军和军控协议和承诺的重要性。

我们将继续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各项义务,包括我们对第六条的义务,“就及早停止核军备竞赛和核裁军方面的有效措施,以及就一项在严格和有效国际监督下的全面彻底裁军条约,真诚地进行谈判”。

我们愿保持并进一步增强各自国家措施,以防止核武器未经授权或意外使用。

我们重申此前关于不瞄准的声明依然有效,重申我们不将核武器瞄准彼此或其他任何国家。

我们强调愿与各国一道努力,创造更有利于促进裁军的安全环境,最终目标是以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建立一个无核武器世界。

我们将继续寻找双、多边外交方式,避免军事对抗,增强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并防止一场毫无裨益且危及各方的军备竞赛。

我们决心在相互尊重和承认彼此安全利益与关切的基础上开展建设性对话。

这次的五国声明,即明确标注了各国给其盟国开出的空白支票的限额,也就是超出限额部分大国就不再负担了,这样就能避免世界大战。

但是从局部和短时间来说,这种规定限额的办法会严重刺激地区冲突,因为总会有国家想“试试这个条约的成色”

结果有两个:

1、强势方会依据这个条约的保护对弱势方开出“你不能拒绝的价码”,比如乌克兰认怂承认东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脱离。

2、强势方会根据这个条约的限制迅速采取军事行动,用战争来取得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

尽管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回顾过去总是能够总结经验,经验和逻辑是人类智慧的两个源头。

我们回顾过去也许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预测未来。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有的国家都认为自己没有责任,所有的措施的防御性或者预防性。英法认为是德国发动了战争,奥匈和塞尔维亚开战是始作俑者,俄国人的军事动员是造成局势恶化的根本原因。

德国认为俄法的动员是导致他们采取行动的动因,任何一个国家处于多面受敌的情况,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奥匈帝国认为自己只是在防御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对自己的威胁。

对于第一个进行动员导致恶化的俄国来说,他们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俄国一直致力于世界和平,“倒霉侄子之死”事件发生后他们一直致力于调停,并且给塞尔维亚政府秘密施压,要他们进一步满足奥匈的要求。

奥匈帝国军队逼近贝尔格莱德时,俄国还建议塞尔维亚放弃首都,然后交给大国之间谈判解决问题。至于动员预备役问题,完全是为了在国内人民面前摆出一个强硬的pose,他们还特意对和德国接壤的三个军区不进行动员,如果德国人善解人意的话应该明白俄国的意思,难道在自己家里摆pose也有错吗?

德国施里芬计划是一份危险的时间差游戏,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不同于德法这种现代化国家,俄国是一个军事体制和交通都都非常落后的国家,它的动员速度要远远慢于德法。

如果一旦开战德国能够通过一次大胆的战术安排,在西线迅速击败法国,那么德国就有足够的时间军队重新部署在东线,以应对动员缓慢的俄军。但是施里芬计划的前提是挑战来自西线,而俄国没有完成动员。但是现在的却面对新的情况,威胁来自东线,俄国要先发起动员。

面对俄国的动员,德国也开始相应的进行局部动员,而无论是因为现实来自德国动员的威胁,还是俄法盟约的军事义务,法国也必须动员。但是一旦法国和俄国完成动员,那么两线作战的德国必然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导致施里芬计划的全面破产。

当俄国进行了一次局部动员之后,沙皇的政府认为这是一次有限的示威行动,但是德国为了应对威胁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动员。为了不再已经被挑动起来的民族主义面前示弱,俄国也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动员,他们相信这是一次比试胆量的“看谁先眨眼睛的”的游戏。

到了这个时候,德国总参谋部已经认为德国的命运已经进入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旦俄法完成动员,那么德国在军事上将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所以立即建议德皇威廉二世进行总动员,并准备实施施里芬计划。

1914年7月30日,德国下达总动员令,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德国军队就已经全部在铁路线旁整装待发。德国对俄法和比利时发出最后通牒。

对俄国的最后通牒是,他们必须立即停止动员,否则就意味着战争。对法国的通牒是,他们必须保证一旦德法发生军事冲突,法国必须宣布中立,不然就意味着德法将进行战争。.

对比利时的通牒是,如果德国和法国发生战争,德国要求通过他们的领土,并使用他们的运河和铁路线。同时德国还明确的告知英国,他们已经准备和俄法作战,希望英国能表明他们在战争中的态度。

到了这个时候,俄国人才明白,他们彻底把德国惹毛了。

德国战争通牒在英法俄比政府内部带了的一片混乱,四国政府几乎全部停摆。

但是无论怎么混乱,所有的政治家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政府如果接受了德国这样粗野的战争恐吓,那么这个政府就不用继续混了,都会被自己的国民推翻,所以法俄比对德国的回答一律是“No”。

唯一的例外是英国的表态相对模糊,因为在协约国内他并不像俄法两国互相抱有绝对的军事义务。他不是俄法盟约的一员,而只是通过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抱有一些有限的军事义务——其中包括保卫法国北海和大西洋沿海的海上安全。

而法国则对英国在地中海的安全抱有同样的军事义务,这样英国就把原本地中海的大部分主力舰驶回北海,而法国则把大西洋沿岸的战列舰开往地中海。

通过这个协议,英国把军舰更集中的部署在北海,以对付德国公海舰队的威胁。

除此之外,英国不对法国抱有任何陆地上的军事义务。

对于各国的反应,德国是完全有准备的,剩下的只有一个方案——实行施里芬计划,接下来是长达四年血腥的厮杀和1000万士兵的死亡。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发稿人:《各地最新时事在线》总编辑、《新华在线网》特约主编:高山旗手

俄国洲际导弹导弹俄罗斯德国发布于:湖南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